看似不起眼的小绳带和小珠子引起了大麻烦。
江苏苏州检验检疫局不久前传出消息,
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最近通报召回了6批中国出口的童装,
其中3批童装因绳带过长,
3批童装上附有细小的珠子,
分别被保加利亚和匈牙利通报召回。
出口产品被召回固然不是好事,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
因绳带导致出口童装被召回并非新近出现的情况,
近年来已有多起类似案例。
不难看出,
我国相关企业对于海外质量标准还掌握得远远不够透彻。
被绳带一再“绊倒”的出口童装
据相关部门透露,此次召回童装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童装的绳带不符合欧美法规要求,绳带过长,儿童在玩耍时可能成为羁绊,导致受伤;二是童装上附有小部件,拉力不达标,易从服装上脱落,幼童可能吞咽,导致呛噎,被通报召回的小珠子就属于此类问题。
小编搜索网络发现,绳带作为出口童装被通报召回的主因,早已不是首次出现在业界视野中,而且检验检疫部门也多次做过提醒,但多年来仍有类似召回事件屡屡发生。
早在2009年底,苏州市检验检疫局就提醒广大企业称,出口童装绳带多次出现不合格现象,已影响到外贸服装出口。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表示,类似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亟待引起相关企业和部门的重视。
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苏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出口美国的儿童连衣裙检验时发现,该批2T~12T尺码的童裙在摊开至最大宽度时,腰部拉带露出长度达20厘米,且对连续成环的拉带未打套结固定,儿童在穿着时存在被车辆拖曳危险,不符合美国ASTMF1816~97:2004《儿童上身外衣拉带安全要求》标准。
因小绳带问题而导致的出口受阻现象不只发生在苏州一地。根据中纺协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1~9月,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收到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警告153起,同比增加6.29倍;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其中儿童服装绳带、小零部件设计不合理成为矛头所指。
对此,时任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中国出口服装屡遭通报和召回已不再是单纯的质量安全问题或技术问题,症结多出在信息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同步层面。当时发生的多起外贸童装不合格情况,究其原因是国外客户对本国技术法规、标准不熟悉,提供的样品本身含有设计缺陷,而国内企业对欧盟、美国等地的技术法规又不够了解,盲目按照外商要求生产。
然而,时过境迁,绳带这个“小”部件却一再成为我国童装出口的“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欧盟、美国、加拿大儿童服装纺织产品被通报101例,其中有87例就是因产品在头部、颈部及腰部上的绳带设计违反en14682标准易造成人身伤害,约占儿童纺织服装召回案例的86.1%。
出口企业该如何避免再犯
针对此类突出问题,我国童装出口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对进口国标准的搜集和学习,重点对质量负责人、样衣设计、原材料采购、成品检验等关键岗位定期举办相关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和相关培训上岗制度。
二是严格树立按照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的意识,对客户提供的样衣款式进行安全评估,切忌盲从客户组织生产,对不符合国外法规、标准的隐患应提请国外进口商修改。
三是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对发现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儿童衬衫及时与检验检疫部门沟通,确保产品样式符合国外技术法规要求。
我国是儿童纺织品出口大国,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元,主要出口欧洲、北美等地区。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加严的技术法规要求,广大生产企业应加强研究,不但要掌握欧盟《儿童服装适用儿童服装绳索及束带》(EN14682)、美国《儿童上身外衣拉带安全要求》(ASTM1816)等标准,还要熟悉欧美玩具标准,消除产品危害性缺陷。
此外,正如早前专家所说,国内企业没理由在拉绳上一再栽跟头。我国童装出口屡被小绳带“绊”住脚步现象,亟待引起相关企业和部门的重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携手,积极规避召回风险。